云南成考高中起点升本科文史类专业考语文、数学、英语、史地四科,以下是2020年云南成考高起点《史地综合》试题及答案,期望可以帮助大伙好好备考。

2020年云南成考高起点《史地综合》试题及答案
1、选择题:1~40小题,每小题2分,满分80分。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,选出一项符合题目需要的。
第1题 发现于陕西西安的半坡遗址是
A. 河姆渡文化
B. 大汶口文化
C. 仰韶文化
D. 龙山文化
C
仰韶文化坐落于黄河流域,其文化中心地区在陕西中部、河南西部和山西南部,最典型的是陕西半坡文化。
第2题 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铸造于
A. 夏代
B. 商代
C. 西周
D. 春秋时期
B
商朝的青铜器制造业非常发达,其代表有司母戊大方鼎和四羊方尊。
第3题 西汉时期,确立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政策的皇帝是
A. 汉高祖
B. 汉文帝
C. 汉景帝
D. 汉武帝
D
汉武帝接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,从此儒家思想渐渐成为国内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。
第4题 日本佛教建筑唐招提寺被视为艺术明珠,其设计者是
A. 李春
B. 鉴真
C. 玄奘
D. 僧一行
B
唐朝实行开明的对外政策。中日关系非常密切,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唐朝学习先进文化和生产技术。唐朝也派遣使臣去日本,最著名的是高僧鉴真。鉴真广传佛法和唐朝文化,并在日本修筑招提寺。
第5题 下列各项中,是北宋王安石变法内容的是
A. 两税法
B. 方田均税法
C. 一条鞭法
D. 摊丁入亩
B
A项是唐朝的实行的赋税方法,C项是明朝末年张居正的改革内容之一,D项是清朝雍正年间推行的税收方法。故选B。
第6题 清代,雍正帝为加大皇权而采取的重大手段是
A. 设三公九卿
B. 设立行省
C. 废除丞相
D. 设立军机处
D
为了加大皇权,雍正帝设立军机处。
第7题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,规定开放广州、厦门、福州、宁波、上海为通商口岸的条款是
A. 《南京条款》
B. 《天津条款》
C. 《北京条款》
D. 《马关条款》
A
《南京条款》中清政府被迫开放广州、厦门、福州、宁波、上海五处通商口岸。
第8题 外国侵略军火烧圆明园发生在
A. 首次鸦片战争时期
B.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
C. 中法战争时期
D. 甲午中日战争时期
B
英法联军为了进一步掠夺材料,扩大市场,1856年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,在此次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是1860年十月火烧世界园林圆明园。
第9题 洋务运动中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是
A. 江南制造总局
B. 福州船政局
C. 天津机器局
D. 安庆内军械所
A
入门知识题,洋务派创办的规模最大的军事工业是江南制造总局。
第10题 下列各项中,提出改革科举规范、废除八股的是
A. 百日维新
B. 辛亥革命
C. 新文化运动
D. 五四运动
A
百日维新期间,光绪帝等人实行新政,其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内容有,开办京师大学堂,废除八股,改试策论等。
第11题 1919年在《新年轻人》上发表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》的是
A. 李大钊
B. 李达
C. 陈潭秋
D. 陈独秀
A
新文化运动时期,李大钊在《新年轻人》上发表了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》,比较全方位地、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。
第12题 1925年广东革命政府东征打击的军阀是
A. 孙传芳
B. 吴佩孚
C. 张作霖
D. 陈炯明
D
1925年,军阀陈炯明在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政府的支持下,进攻广州,广东革命政府进行东征,全歼陈炯明叛军。
第13题 抗日战争全方位爆发后,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抗击日军最早的一次会战是
A. 淞沪会战
B. 徐州会战
C. 武汉会战
D. 太原会战
A
A发生在1937年8月至11月,B发生1938年,C发生时间1938年6月至十月,D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。
第14题 14~16世纪,资本主义萌芽最早出现于
A. 西班牙
B. 法国
C. 意大利
D. 葡萄牙
C
意大利最早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。
第15题 首次工业革命是从英国的一个产业部门第一开始的,这个产业部门是
A. 冶铁业
B. 棉纺织业
C. 造船业
D. 铁路运输业
B
1765年织工哈格里夫斯创造了珍妮纺纱机,其出现第一在棉纺织业中引发了创造机器、进行技术改革的连锁反应,揭开了工业革命的序幕。
第16题 18世纪末,宣告人是生而自由的,并且在权利上是平等的的法律文件是
A. 《大抗议书》
B. 《权利法案》
C. 1787年宪法
D. 《人权宣言》
D
A、B两项的通过是在17世纪,C项是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,1787年颁布的宪法,D项是18世纪末,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文献。
第17题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创造不包含
A. 电灯
B. 塑料
C. 蒸汽机
D. 无线通讯设施
C
本题用排除法。首次工业革命时期瓦特研制成功改良蒸汽机。
第18题 首次世界大战期间,下列国家里最后对德宣战的是
A. 美国
B. 英国
C. 法国
D. 俄国
A
一战后期,美国才宣布对德作战,英、法、俄三国是协约成员国,从一战爆发开始就有义务对同盟国作战,而德国是同盟国核心国。
第19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,攻克柏林的是
A. 苏军
B. 美军
C. 法军
D. 英军
A
二战后期,苏军攻克柏林,加快了德国的投降。
第20题 1947年,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发表演说,提出欧洲复兴计划,其要素之一是:通过美国的经济援助,使欧洲经济恢复到正常状况,以维持稳定与和平,并使自由规范得以存续。这表明马歇尔计划
A. 没意识形态色彩
B. 能够帮助西欧经济恢复
C. 成为冷战爆发的标志
D. 有益于欧洲各国的联合
B
1947年夏,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发表演说,宣布美国筹备帮助欧洲走上复兴的道路,指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。这对西欧经济的复兴起到了要紧用途。
第21题 A
在国内南极科学考察站中,只有长城站坐落于南极圈以外。
第22题 ①坐落于③的
A. 东北方向
B. 西北方向
C. 西南方向
D. 东南方向
B
先从南北方向上判断,③地比①地更挨近南极点,故①地在③地的北方;再从东西方向上判断,从南极上空看,地球自转方向呈顺时针,故①地在③地的西方。综上可知,①地坐落于③地的西北方向。
第23题 地震发生时,甲地为震中区,乙地为邻近区域,通常情况下两地
A. 烈度相同,震级乙地比甲地大
B. 震级相同,烈度乙地比甲地大
C. 烈度相同,震级甲地比乙地大
D. 震级相同,烈度甲地比乙地大
D
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能量大小的等级,故在同一次地震中,震级是相同的。地震烈度是表示某一区域所受的影响和破坏强度,通常情况下,在同一次地震中,离震中越近,烈度越大。
第24题 由①地到②地,沿线一次经过的气候种类是是
A. 地中海气候--热带沙漠气候--热带草原气候--热带雨林气候
B. 地中海气候--热带草原气候--热带沙漠气候--热带雨林气候
C. 地中海气候--热带雨林气候--热带草原气候--热带沙漠气候
D. 地中海气候--热带沙漠气候--热带雨林气候--热带草原气候
A
本题主要考查非洲气候种类的分布。①地坐落于地中海区域,受副热带高充气压力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,形成地中海气候;②地受赤道低充气压力带控制,高温多雨,形成热带雨林气候;④地受赤道低充气压力和信风带交替控制,形成热带草原气候。北回归线穿过国内西岸的区域,受副热带高充气压力带和干燥的信风带控制,形成热带沙漠气候。
第25题 ③地和④地气候种类不同,其主要影响原因是
A. 纬度
B. 洋流
C. 海拔
D. 海陆地方
C
③地坐落于埃塞俄比亚高原,因地势高,形成高山气候。
第26题 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于
A. 东南部沿海区域
B. 东北部沿海区域
C. 西北部沿海区域
D. 西南部沿海区域
A
澳大利亚东南沿海自然条件优越,工农业发达,人口、城市、工业集中在该区域。
第27题 美国西部太平洋沿岸区域的新兴产业部门是
A. 造船、飞机、石油化学
B. 飞机、钢铁、电子
C. 造船、飞机、汽车制造
D. 飞机、电子、娱乐业
D
第28题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,其水平约占太阳系总水平的
A. 99.9%
B. 79.3%
C. 50.6%
D. 0.8%
A
第29题 预防国内西北区域荒漠化加剧的最重要对策是
A. 控制人口增长
B. 工矿开发过程中看重环境保护
C. 保护植被,加大草场建设
D. 大力进步种植业,控制畜牧业
C
国内西北区域干旱少雨,引起荒漠化的人为缘由主如果过度放牧、过度樵采、过度开垦,从而破坏了植被。因此预防国内西北区域荒漠化加剧的最重要对策是保护植被,加大草场建设。
第30题 天然橡胶种植范围扩展到北纬20度以北的国内西双版纳区域,这主要因为
A. 土壤的改良
B. 降水的增加
C. 交通的便利
D. 技术的进步
D
第31题 致使充气压力带和风带发生季节性移动的重要原因是
A. 太阳直射点的地方变化
B. 地球自转
C.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
D. 大方环流
A
因为太阳直射点在一年内经过赤道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,因此赤道低充气压力带也随之在赤道两侧移动,从而致使充气压力带和风带发生季节性移动。
第32题 国内人口已进入迅速老龄化阶段,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.48亿,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.17%。完成32~33题。
国内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的重要原因是
A. 人口自然增长率高
B. 人口死亡率降低
C. 养老保险规范比较健全
D. 人口受教育年限增加
B
国内实行计划生育以来,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降低,另外,伴随经济水平的提升,大家生活条件、医疗条件改变,寿命延长,死亡率降低。因此,国内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。
第33题 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,将致使
A. 就业重压加强
B. 人口素质提升
C. 劳动力资源不足
D. 城市化水平减少
C
A项是由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引起的;B、D两项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没多大关系;C项人口老龄化加快,使就业人口降低,劳动力不足。
第34题 世界钢铁工业分布的变化趋势是
A. 由临海型向临空型转移
B. 由进步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转移
C. 由临海型向资源型转移
D. 由发达国家向进步中国家转移
D
伴随生产力的进步,发达国家进步高新技术等新兴产业,把污染比较紧急的工业如钢铁工业转向进步中国家。
第35题 上海宝钢布局地址选择的主要区位原因是
A. 接近材料地
B. 接近消费市场
C. 土地资源丰富
D. 环境容量大
B
沪宁杭工业基地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,经济十分发达,但资源贫乏。因此,消费市场是上海宝钢布局地址选择的主要区位原因。
第36题 北京首钢迁至河北曹妃甸的主要为了
A. 缓解首都用地紧张
B. 扩大市场需要
C. 改变首都环境水平
D. 减轻运输重压
C
第37题 世界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区域是
A. 中亚
B. 西亚
C. 欧洲
D. 非洲
B
西亚区域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石油产区和出口区,其石油储量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。
第38题 下列省区中,易发生滑坡灾害的是
A. 黑龙江
B. 江苏
C. 四川
D. 内蒙古自治区
C
四川坐落于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,地势较陡,且该区域多降水,易发生滑坡灾害。
第39题 图中M海峡是
A. 英吉利海峡
B. 马六甲海峡
C. 麦哲伦海峡
D. 白令海峡
D
读图可知,M海峡坐落于180经线附近,故为白令海峡。
第40题 图中表示国际日期变更线的是
A. ①
B. ②
C. ③
D. ④
B
国际上规定,把东、西十二区之间的18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,简称日界线。但为了照顾180经线附近一些区域和国家用日期的便捷,日界线防止通过陆地,因此它不完全在180经线上。
2、非选择题:本大题共6小题,满分70分。
第41题 材料:公元前1046年,活动于关中渭水流域的周族在武王姬发统领下,东进灭商,打造周朝,史称西周,西周初年,广建封国,拱卫王室,扩展疆城,立国七十一,姬性独居五十三人,图4为西周分封示意图。
概述西周分封制的内容和用途。
内容:将王族、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,打造诸侯国;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,纳贡,派兵随从作战。
用途:巩固了国家政权;使西周成为一个疆域空前广大的国家。
第42题 材料
红军长征从被动到主动,踏上胜利道路,转折点是遵义会议。遵义会议确定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,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,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状况下保存下来,为大家党从挫折走向胜利提供了要紧保证。这是大家党走向成熟的要紧标志。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形成,是大家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,经过胜利和失败的长期比较作出的历史性选择。
胡锦涛:《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》
概述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。
内容: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,一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倡导,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。
意义:在最危急的关头,挽救了党,挽救了红军,挽救了中国革命;是党走向成熟的要紧标志。
第43题 在1929~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空前紧急的背景下,美国罗斯福政府推行新政改革。概述罗斯福新政在财政金融、工业、农业、社会保障范围的主要内容及新政有哪些用途。
内容:整顿财政金融,恢复银行信用;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,整顿工业企业;调整农业,鼓励农民缩减生产规模;扩大社会福利,兴办公共工程。
用途:减轻了经济危机的害处,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,缓和了社会矛盾;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涉经济的模式。
第44题
图中甲示意是__________河,乙示意的是__________河,乙河流域容易发生旱涝灾害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。
班加罗尔成为印度高新技术产业的中心,其主要区位条件有: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
印度恒受西南季风影响,年降水量不稳定
科技人才密集、交通通信便利、环境水平好
第45题
图中的沙漠名字是__________
图示地区中城镇分布的特点是__________,形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影响原因的是__________。
图中河流主要靠__________补给,最大补给量出目前__________。
图中的管道是著名的__________工程。
塔克拉玛干沙漠
沿着山前河流分布或沙漠边缘接近水源
高山冰川积雪融水夏天
西气东输
第46题
图中①曲线表示__________的消费变化,②曲线表示__________的消费变化。
21世纪上半叶消费增长最快的能源是__________。
核能和太阳能未来发展趋势是_________。
概述20世纪各种能源消费比率的变化特征。。
煤炭石油
天然气
消费比重不断增加
木材消费比率明显降低,煤炭消费比率先升后降,石油消费比率明显上升,天然气消费比率缓慢上升,核能得到借助并且比率有所上升。
点击此处到达2020年云南成考高起点《史地综合》试题及答案大全